动乱之中的香港,各个方面都被深扒质疑,除去英国退出时留下的政治暴雷,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香港在互联网新经济中的颗粒无收,相比一江之隔的深圳,年轻人们在忙碌中享受着互联网新经济带来的创业乐趣。时间在这个地方开了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玩笑,当然它还会继续。
曾经的“亚洲四小龙”并不缺乏预见未来的眼光,当谷歌还是小公司,Facebook,推特还没影,国内老牌门户163,新浪还在艰苦创业之时,香港政府就提出了数码港计划鼓励互联网产业,意图将其发展成类似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中心。2000年,李泽楷创立的盈科数码登录港股市场,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币。而李嘉诚旗下的TOM网曾经做过SP、门户网站、体育、娱乐、游戏、IM等业务,年收入最高的时候有几十亿量级。随着“.com泡沫”破裂,热潮退去,盈科数码港成了房地产项目,李泽楷清仓了未来成就港股神话的腾讯,香港从此与互联网无缘。
20年后,当香港的地产梦、金融梦被“废柴青年”的暴动惊醒之后,隔江对面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上闪烁着鲜艳的五星红旗,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新经济,仿佛置换了命运的角色。理直气壮的“民主”、“自由”呼声在快速的经济增长面前自然显得低声下气,而痛定思痛,梦醒之后的香港是否需要互联网新经济来完成角色的回归?
转发
微信“扫一扫”,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